从聊天机器人到渗入社会各行业的方方面面,不到三年间,大模型已在深刻地改造着这个世界。
在4月9日召开的2025AI势能大会上,阿里云公布了自家通义千问大模型的成绩单:从2024年年初到年末,阿里云自身平台上大语言模型API(应用程序编程接口)调用量增长接近100倍,接入大语言模型公司数增长接近100倍。
在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、公共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看来,这是AI应用落地的前奏和序曲,未来AI应用还将在很多方面加速。
在AI应用爆发方兴未艾之际,阿里此前已宣布,未来三年,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,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。
重金投入的背后,源于阿里相信AI的真正价值在于改造物理世界,其旗下云计算公司阿里云正在借助通义大模型持续深耕企业市场,让AI推动各行各业的生产力变革。
大模型能够加速渗入各行各业,离不开AI厂商大力投入、基础模型能力快速进步、开源技术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变革等方面的原因。而大模型想要实现在企业中的应用,一个重要过程就是寻找适合的场景。
例如,据叮咚买菜CTO蒋旭介绍,叮咚买菜已在供应链侧、消费者侧、内部运营侧三个方面应用阿里的通义大模型。
具体而言,在供应链侧,由于叮咚买菜属于生鲜电商,需要在种植、收割到物流等过程中解决食品的新鲜和保质问题。基于通义千问模型具备的语言、图像、视频识别能力,叮咚买菜能更好地确保商品在供应链全链路的品质保证。
在消费者侧,叮咚买菜以通义大模型为基础做了交互式AI对话产品,它能帮助用户解答怎么做食谱、怎么吃更健康、商品为什么缺货等方面的问题。在内部运营侧,叮咚买菜在客服、用户评论、商品定价、用户调研等场景都接入了通义大模型。
蒋旭坦言,叮咚买菜希望在所有领域,公司都能够最终靠大模型和Agent(智能体)做全面重构。而之所以选中通义,叮咚买菜的理由主要有三方面:开源、排名高、服务到位。
日前,著名AI科学家李飞飞领衔的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发布了最新一期《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》。报告数据显示,2024年重要大模型(Notable Models)中,美国入选40个,中国15个。其中,谷歌、OpenAI入选7个并列第一,阿里入选6个,按照模型贡献度位列全球第三。与此同时,阿里云还屡次斩获过Chatbot Arena、Live Bench、司南Open Compass等权威榜单全球开源冠军、国产模型冠军。
再以当前大模型应用最多的行业之一新能源为例,在大会上,蔚来座舱AI多模态负责人吴楠也表示蔚来汽车座舱已接入通义大模型。选择阿里云与通义的原因:
一方面,因为阿里云的大模型产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安全性,蔚来已在开放域的问答中都采用了通义大模型的能力。
另一方面,蔚来也在研发侧深入地与阿里云开展合作。例如,在研发过程中,蔚来引入了通义灵码,用AI写代码和调试代码。吴楠表示,这在蔚来的研发部门已经越来越普遍,而且比例在逐渐提高。
凭借通义大模型的能力,阿里云正在深耕企业AI应用市场。根据阿里云的数据,截至2025年1月底,阿里云百炼平台中调用通义API的企业和开发者已超过29万,这些用户正在用AI重构代码开发、硬件制造、智能座舱、金融风控、药物研发、太空探索等场景,不断推动AI的行业化应用经验迅速积累与沉淀。
蒋旭提到,叮咚买菜接入大模型的应用主要面向B端与C端。其中B端大多数都用在几个重点厂区和重点产品的监控,数据量较小。C端的成本是一个挑战,但叮咚买菜的想法是先把用户量先做起来,同时借助技术的进步优化成本,例如在内部的搜索引擎和推荐引擎采用蒸馏后的小模型。
2025财年第三季度,阿里云收入重回同比两位数增长,其中AI相关这类的产品收入连续六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,公司预计,由AI推动的云收入增速还会持续提升。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,各行各业正在加速AI应用打造,企业AI慢慢的变成了阿里云的重要市场。
在大模型落地过程中,智能体被视为“大模型的最佳载体”,此前智能体应用Manus大火,更让许多人看到了其未来的巨大潜力。
为此,为了让智能体有“更聪明的大脑”、“更丰富的交互”,阿里云未来将重点做这几件事情:
第一,继续打造先进的AI基础设施,此前阿里云宣布,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,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,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。据悉,这也创下中国非公有制企业在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投资纪录。
第二,快速迭代并开源大模型技术。目前,阿里云已开源囊括文本生成模型、视觉理解/生成模型、语音理解/生成模型、文生图及视频模型等全模态的模型,同时做到了全尺寸开源。
根据阿里云数据,其至今已向全球开源200多款模型,千问衍生模型数量已突破10万,超越美国Llama系列,是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族群。
第3, 坚持开放。一方面,阿里云百炼已上线业界首个全生命周期MCP(大模型上下文协议)服务,该协议旨在解决大模型与外部数据源及工具之间的交互难题,被认为是AI时代的“USB-C接口”。
阿里云百炼高级产品专家徐志远认为,智能体是大模型落地的最佳载体,预计未来几年Agent的数量将远超于现有的软件应用。所以,阿里云需要构建一套完整的MCP服务生态,为用户更好的提供一站式MCP服务托管及调用能力,让千行百业都建立起生产级的AI应用。
另一方面,阿里云还预告了Agent store(智能体商店)业务愿景,把阿里集团的Agent和伙伴的Agent向外界全面开放。
最后,阿里云在4月9日发布了AI生态伙伴计划——“繁花”计划,并推出AI应用与服务市场。阿里云表示,未来三年,将在基础设施、模型、数据、工具、应用、交付六大领域,与生态伙伴一起服务百万云上客户,拓展百亿商机,共同打造中国繁荣的AI生态。